中年人如何走出舒适圈?
我,今年四十岁,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这个暑期做了一个不在计划之内的决定:报了当地的教师返程考试,从开始报考到笔试,面试,到最后入选,可以说我经历了一次曲曲折折的心路历程,今天想把它写出来,如果你也向我一样,在人到中年的时刻,要面临一次远离舒适圈的决定,希望我的经历能成为你们的借鉴,当然如果它能具有智慧且反思的意义,在此刻能被你遇见,并且读到,那也是冥冥中的一场注定,一场缘分。
这几年,本地一直有返程考试的项目,最开始时,我的同龄教师朋友们还跃跃欲试地报名参加呢,可是经历一两次后,就都不在热衷返程考试了,因为我们发现和那些充满朝气与干劲的年轻特岗老师们比较,我们明显不占优势:有一部分是年龄的关系,但我觉得最大的关系是我们已经呆在一个舒适圈太久,没有勇气改变。
人到中年,事业上大都趋于稳定,要离开已经经营好的圈子,去适应新的圈子,这种改变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有足够的需求。
这次报考返程考试一开始的时候我是犹豫不决的,因为太多的不确定,但更多的是心里的恐惧,如果成功了,到新环境一切重新开始,会不会太累,会不会不适应,会不会……,可是,如果不报,学校又即将面临解散,还是要去新环境,就这样在忐忑中,我带着众多的焦虑和不确定去报名了。
展开全文
报名时,才发现,在众多报名者中,就我一个这么大年龄的,其他的全都是年轻的特岗教师,我曾和同事戏说:我真是鹤立鸡群。
这就是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区别,对于同一种选择,年轻人有坚定,有期许,有闯进,有更多的机会,而伴随中年人的往往是太多的顾虑和对未知的恐惧。
年轻人对结果许诺的是期许,中年人则更多地选择顺其自然,对于中年人来说,有一个好结果是好的,没有好结果也许更好,因为不用面临改变。
我就是带着这种心里,去准备考试的。准备的时间很短暂,只有一周的时间,就通知笔试了。考试前,在考场上,看着其他年轻的老师,为多答对一道题而背题,奋笔疾书,我就那样安静地看着,坐着。
因为对结果没有太多的期许,我反而是考场上最轻松的那一个。笔试结果有些出人意料,我竟然是全学科的最高分。
这场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不可知的未来可以不要有太多的期许,没期许,才能不焦虑,不焦虑,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等着你。
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我第一感觉,不是欣喜,而是紧张,蹦蹦乱跳的心,能够说明我有多紧张。坐在那里,我想最多的不是面试会出什么题,应该如何去应对面试,而是面试成功了,我要怎么去面临接下来的所有改变。
我就那样安静地坐着,在紧张与焦虑中安静地坐着。最终,得益于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我相信冥冥中的自有安排。
忽然间,我就顿悟了:一场旅程的结束,不正说明代表这场旅程的缘与劫已经结束,冥冥中的业力,让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遇见不同的人和事,而我们要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心境,去了结。俗语说:缘来则聚,缘去则散。
如果我真的面试成功了,是不是说明有新的缘与劫,要我去了结。
想通了,就豁然开朗了,带着这种心境,我很轻松地走进面试的考场,与其他人不同,我没有任何压力地讲完了面试的课,结果又是一场出人意料,我又以最高分通过了面试。
现在,我已经接到了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将来等我的也许是更多的未知,但毕竟我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一步。
如果能够一帆风顺,谁又愿意折腾,对于中年人来说,好多的折腾都是不可不为,不得不为。
我想说: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对于天地来说,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如宇宙中的尘埃。我们只管经历,冥冥中自有安排。
最后我想说,这只是我的心路历程,不代表任何人,如果某一句或者某几句,触动你,也只能说明你我该有这一场遇见,这一场缘,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