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数据交易所:数据如何变成新黄金
■ 信息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被誉为“新黄金”“新石油”。
■ 在2月2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透露,要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数据交易所。
■ 京沪两地的数据交易所已经在2021年相继成立。数交所的设立,意味着被称为新兴经济“新动力”的数据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进行分类定价和交易。
■ 今年全国两会,“数据”也成了高频词汇之一。多位代表委员热议了数据交易的规则、体制以及治理监管等。有关数据的政策也在积极推进中,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就“数据基础制度观点”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内容涉及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以及数据要素安全治理制度等四个方面。
■ 数交所正是建立一个庞大数据市场的最新尝试。它的存在又将发挥哪些作用?个人数据又能否被交易?近日,红星资本局专访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和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探讨数据交易的发展前景。
认识数据
第五大生产要素
2020年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被列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新黄金新石油
据国际数据公司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的27.8%;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至1.8个百分点。
走近数交所
北京数交所:国内领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以及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服务流动枢纽。
上海数交所:首提“数商”新业态,体现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和灵活交付。
1
北上深多地布局数交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的27.8%;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至1.8个百分点。
2020年国务院首次公布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数据被列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不过有专家指出,每年全社会数据量增长率约40%,但真正被利用的数据量增长率只有5.4%。
展开全文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21年3月、11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京数交所”)和上海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数交所”)相继成立。而两大数据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截然不同。
2021年3月成立的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被业界称为开启全国数据交易所2.0时代的标志性机构。北京数交所采用“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涵盖交易主体、交易客体、相关服务单位等全要素市场参与方,目前已入驻100多家单位。
“北京数交所作为‘国内首家新型数据交易所’,‘新’体现在创新交易模式、创新交易技术、创新交易规则、创新交易生态和创新应用场景上。”郎佩佩告诉红星资本局,北京数交所的核心定位有两个:国内领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以及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服务流动枢纽。
上海数据交易所则首提“数商”新业态,即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首批签约“数商”为100家,首批登记挂牌的数据产品为20个。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定位于一个国家级的交易所,配套有准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要构建全链生态,打造一个全数字化的交易系统以及创新制度规则。”卢勇介绍,上海数交所有4个特点:要体现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和灵活交付。
继京沪之后,广东省也在推进数交所的建设,将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建设省级数据交易所,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经纪人、“数据海关”试点,支持深圳市探索开展数据交易。
2
2.0版本数交所 不急于盈利
2016年时,上海成立了“数据交易中心”。时隔5年,再设立“数据交易所”,两者有何不同?
“上海数交所的站位更高、更具创新性和开拓性。”卢勇举例,在数据流通交易的过程中,现在面临的大问题包括数据要素市场本身的发展、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数据的确权,数据的定价,数据的资产化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突破。“这次我们聚焦‘五难’,包括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要针对过去5年碰到的挑战,形成新的做法。”卢勇说。
比如在数据确权方面,卢勇介绍了“上海做法”:一个企业合规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实质性的加工、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被视为有数据收益的权益。
如果说之前各地的数据交易所(中心)为1.0版本,那么北京和上海新设立的数交所应该算是2.0版本。而新型的交易所也不止专注于数据买卖双方的撮合,更注重发挥要素的价值。
郎佩佩指出,北京数交所有数据登记的功能,同时系统中上架的产品可以拥有“数据资产凭证”,希望通过这些尝试为数据确权提供前置参考。
郎佩佩认为,传统交易所只是一个供需撮合,但数据交易所要建立一套从技术、规则、机制、流程都健全的基于数据流通的信任机制。郎佩佩介绍,北京数交所首创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合约”新模式。该模式扩展了数据资源的价值实现范围,把算法、算力及综合服务应用也变成了可供交易的数字资产。
郎佩佩介绍,北京数交所在准入、管理、流转、产业链延伸方面制定了系列规则,“我们的规则是针对数据交易要素流通机制设立的,今年还会建立整套交易的流程体系。”
而在交易模式上,北京数交所提出以隐私计算和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技术来引入,通过数据的交易使用权来替代所有权。这样一来,数据使用方通过密文计算,获取数据的使用权价值,却不能获得数据的所有权。
盈利并非这两家交易所当下的目标。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北京数交所成立发布会上强调,北京数交所要创新业务模式,保持发展定力,不急于盈利。
“我们是以‘准公共服务机构’来赋能这个市场的,目前来看并不是纯市场化运作。”卢勇说。
3
针对企业开展业务 未涉及个人数据
目前,上海数交所已经完成了两个批次总共40多个数据产品挂牌,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首单交易的是国网上海电力“企业电智绘”数据产品,卖给工商银行。工商银行使用这些数据,就能对它所服务企业从贷前、贷中、贷后增加一个维度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更加方便。”卢勇介绍,目前应用领域比较多的,还是金融市场在互联网的服务。
“金融领域传统的做法可能效率不够高。现在我们有了第三方数据,银行可以有更多的维度去观察它的服务对象,也是为其经营效率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卢勇说。
北数所按照行业领域来划分产品,郎佩佩提到了“社会数据专区”的维度,比如政务、公共服务、金融科技、交通出行、能源气象等领域,每个领域内都有数据托管商和数据资源提供商、数据资源方来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目前,北京上海的数交所均针对企业开展业务。对于个人数据的交易,两位负责人都给出了一定前提。卢勇认为,个人数据需要配套一系列政策落地,才能更好被利用;郎佩佩指出,交易需要放到“场景”中去考量,北京数交所中的“高价值数据”的应用前提就是需要数据合规合法授权。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