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类交易所组织演化探索
笔者多年接触国内交易所行业,对于国内交易所行业组织发展演变,有一些思考,现探索分析如下。
一
行业组织发展特点与趋势借鉴
01
港交所的组织借鉴
港交所作为亚洲地区颇具竞争力的公司制交易所,且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对国内交易所组织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性。主要借鉴点在于港交所组织的板块化布局:基于业务发展,组织经历细分到整合过程,目前已形成集资市场、交易市场、资讯技术、市场发展、企业事务五大板块。另外在治理层委员会设置也有一定的借鉴性,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产品咨询小组的思路等。
02
CME的组织借鉴
CME作为大型交易所集团,其组织特点和发展历程对国内交易所今后组织发展有一定的方向性借鉴意义。比如通过并购整合交易所,构建立一体化产业链;比如通过全球性的办事机构设置,进行全球化市场布局等。国内交易所在产品转型和市场转型过程中,产品和市场的组织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3
建行的组织借鉴
建设银行作为国内金融业公司化改制的先行者,在治理层、管理层、运作层的划分、专业委员会设置上有借鉴性,并且建设银行多维度四因素(职能、产品、客户、市场)综合化组织设计上也体现了较强的行业特点。
04
展开全文
花期、渣打、民生的组织借鉴
这三家银行的组织各具特点,但基本都是多维度延伸的综合性发展的组织。
二
战略发展和集团化对组织设计的要求
01
国内交易所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国内交易所战略内容大同小异,比如国内某商品交易所的战略:
未来五年目标:建设成为以大宗商品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为主的亚太地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交易所。
三个转型策略:实现交易所由会员制向公司制转型、推动交易所产品由商品期货向综合性衍生品转型,促进交易所由境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型。
02
战略发展和集团化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1)体制转型的组织影响
国内交易所集团化管理后,内部治理机构变化必然带来三会一层和专业委员会的设置转换调整;尤其是公司制的交易所,未来的投融资功能强化会在组织架构上有所体现;集团化与其它战略内容结合将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2)产品转型的组织影响
场外业务、国际业务未来可期,部分程度的产品转型对于产品部门设置方式和主要职能的影响;产品多样化对应的企业法人层面风险隔离设计;产品转型与市场转型并行发展带着的组织关系的理顺。
(3)市场转型的组织影响
国际市场拓展的组织主体设置,以及与相关部门协作;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带来的服务功能强化;未来面向国际市场的并购整合发展可能。
三
组织设计的核心思想
1、核心思想1——基于发展趋势的组织设计
在组织设计的六种基本形态中,混合型是当今期货和金融行业组织发展趋势,是大企业组织的常见形态。伴随着业务发展、国际化进程和跨区域发展,国内交易所组织架构的多维综合特征会逐步显化。国内交易所多维综合特征主要体现在职能、产品、市场三因素。未来伴随着集团化演变、业务转型和业务布局,逐步剥离部分业务板块实现法人实体运作,为集团化发展奠定组织基础;未来伴随着国际化进程和跨区域发展,适当强化前端客户服务职能,形成多维综合发展的集团化架构。
2、核心思想2——基于业务一体化的组织设计
“业务价值链一体化”:在期货交易市场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行业价值链的一体化整合是大型交易所集团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交易所的组织设计要契合业务价值链的一体化运营需要。
“组织设置板块化”:基于业务价值链的一体化,各业务和职能板块的划分为10个部分,即研究、市场、交易、结算、交割、信息、技术、业务管理、职能管理、行政事务、党群。
“组织运营协同化”:基于业务价值一体化和组织设置板块化,未来要凸显运营协同思想,探索价值链条各环节相对独立、高效协同的业务运作和管理机制。
3、核心思想3——基于阶段性需要的组织设计
根据国内交易所战略目标、发展阶段性和组织管理惯性,适当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在组织架构设计分为中远期和近期,体现组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
四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01
战略匹配原则
“战略决定组织,组织承载战略”,以战略发展为导向,支撑国内交易所业务升级和集团化运作需要,保证组织架构与战略发展的匹配性。
02
风险控制原则
风险控制和风险隔离是国内交易所业务和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独立法人实体的风险隔离墙的设计是国内交易所组织演变的重要考量因素。
03
运作协同原则
业务价值链的一体化运作,未来业务板块的逐步剥离和集团化发展,需要各业务、各部门的高效协同。
04
精干高效原则
合理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在实现经营战略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机构精、管理效率高。
作者:朱官化,北大纵横合伙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