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没到北京,白宫已开始对华服软,中方手握“王牌”,日媒害怕:或将取代ASML

据报道,特朗普的专机尚未抵达北京,华盛顿的政治风向已悄然转向。2025年7月中旬,彭博社曝光的内部消息揭开了白宫的真实态度:这位以关税大棒闻名的总统在核心会议上"经常是会议室里最不鹰派的人"。他不再纠缠所谓的"巨额贸易逆差",甚至在公开场合肯定"中国正协助解决芬太尼问题"。

这种转变与他对日本、欧洲持续挥舞关税威胁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政治姿态的背后,是中美实力天平正在发生的深层位移。当美国财长贝森特暗示延长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期时,中国企业已在加速推进供应链自主化进程。

人还没到北京,白宫已开始对华服软,中方手握“王牌”,日媒害怕:或将取代ASML

特朗普(资料图)

贸易领域的微妙变化仅是表象。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软化源于其贸易战略受挫的客观现实。在其第二任期伊始发起的贸易战中,中国以精准反制措施展示了难以撼动的经济韧性。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逆势增长创下贸易顺差新纪录,让"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遭遇铁板。

真正令国际社会侧目的,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2024年5月,注册资本344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正式启动,相当于向半导体产业链注入500亿美元活水。这笔资金重点投向半导体设备研发,其中光刻技术被置于战略核心。从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的持续攻关,到华为在上海建立的专项研发中心,再到新凯来等初创企业在极紫外光刻领域的突进,全国协同的创新网络正在形成。日媒《日经亚洲》7月16日发出直击灵魂的拷问:"中国能造出自己的ASML吗?"答案正在实验室的微光中逐渐显影。

人还没到北京,白宫已开始对华服软,中方手握“王牌”,日媒害怕:或将取代ASML

展开全文

芯片(资料图)

尽管中国在蚀刻、沉积等芯片制造环节已实现设备替代,光刻机仍是技术攻坚的最后堡垒。面对荷兰ASML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中国采取双轨并进的突围策略:一方面在2024年斥资89.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44亿元)囤积设备,占ASML当年销售额的41%,为自主研发赢得宝贵时间窗口;另一方面集中顶尖力量攻关光学系统、激光光源等核心模块。德国夫琅和费研究所专家安德烈亚斯·埃尔德曼坦言,光刻机是"机械、光学、化学的终极整合工程",但前美国半导体政策顾问梅根·哈里斯警示西方:中国企业的追赶速度正在颠覆传统认知。

技术博弈的涟漪已扩散至全球产业链。美国政府7月15日批准英伟达恢复对华销售H20芯片的决定,看似放松管制实则暗藏无奈。日本芯片设备供应商高管私下承认:"整个行业都在紧盯中国竞争者的突破,这将对非中国供应商形成巨大压力。"当ASML股价因地缘政治动荡一年下跌20%,其首席执行官富凯的警告更显沉重——美国过度管制正迫使中国加速构建完整芯片生态,最终可能反噬西方企业的技术优势。这种担忧在东京和硅谷的董事会里蔓延,形成微妙的心理震慑。

人还没到北京,白宫已开始对华服软,中方手握“王牌”,日媒害怕:或将取代ASML

半导体(资料图)

回望历史,技术封锁从未扼杀真正的创新。当3440亿资本注入半导体产业链,当举国研发体系向光刻技术发起总攻,中国正沿着"引进-消化-超越"的路径复刻高铁奇迹。ASML的焦虑与特朗普的放软姿态,不过是大国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的现实映照。这场芯片战争的最终结局,将由实验室里的纳米级突破决定,而非谈判桌上的政治姿态。当中国科研人员在无尘车间调试光学组件时,当上海微电子的原型机发出第一束深紫外光时,替代ASML的倒计时已在无声中启动——这或许正是令东京彻夜难眠的真实恐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