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应选择什么样的早期投资人?
投资人在Pitch客户时,常会充分利用行业内的影响力,宣称如果成功投资后,会利用自有资源,给企业“赋能”。作者建议创始人,特别是早期项目的创始人,需要冷静下来想几个问题:
1.该企业的优势在哪儿?
2.投资人有N个投后项目,该企业为什么能获得他们的赋能?
3.投资人是否有针对该企业赋能的初步规划?
4.这些规划能否落实到协议中?
5.承诺赋能的人是否有调动该投资机构资源的能力?
些问题多问几遍,对方是否是良人,想必创始人心中也有自己的论断。
一、什么样的投资机构最有可能是良人?
对早期创业企业而言,最好的投资人是主流的财务投资人。
给钱,不添乱。
前者好理解,不添乱是投资人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如果能有其他的助益,就是意外之喜了。
但财务投资人中也需要警惕盘子过小的投资人。因为这意味着投资过于集中,对所投项目重大依赖,要求投资人“不添乱”几乎不可能。
二、其他投资人
1.国企投资人
一般而言,国企的投资决策长、审批流程长、股权变更等事项均需审批等等,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选择国企作为投资人一般是出于公司经营策略的需求。
2.战略投资人
实务中,创业者往往喜欢战投,原因主要有二:
(1)有行业背景,双方共同语言多,“赋能”的可能性大;
(2)退出期往往比财务投资人长,甚至部分战投会宣称“长久陪伴,不考虑退出期”。
但实际上,笔者认为战略投资是创始人最需要审慎考虑的。
1. 选择战略投资人,意味着排斥了行业内可能的其他资源,特别是跟该战略投资人正面交锋诸方的资源。
2. 谨慎给战略投资人一票否决权。这一点在SHA主要条款分析(发文于2022年5月26日)一文中有所涉及。
3. 战略投资人的股权比例不宜高。如果战投直接要求控股,需要注意谈妥剩余股份的处理。
3 传统行业的投资人
如果公司拟接受传统行业的投资人的投资,请务必谨慎签署协议,协议一定要看得特别仔细。
版权与免责
本文章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任何意义上的法律意见。未经本人书面同意,本文章不得被用于其他目的。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您对本文章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本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