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带回了麒麟神兽,麒麟从此就在我国安居下来了
麒麟,原本在中国古代就是一种珍稀动物,寻常人不容易见得到。
就因为它珍稀,所以,每当它出现,人们总要赋予它一些神秘色彩,认为预示着天意,暗示着有什么事要发生。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叔孙氏出野外狩猎,车夫鉏商猎获了一头怪兽,认为是不祥之兆。大家带着它去请教见多识广的孔子,孔子一看,就说:“这是麒麟啊。”
由于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孔子见了麒麟,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说:“黄河如果不再有神龙负图的祥瑞出现,洛水如果不再有神龟负书的祥瑞出现。我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啦!”
改年,颜渊去世,孔子再次看到人们在曲阜西边猎获到麒麟,又一次长叹说:“吾道穷矣!”
麒麟就这样被并列为跟神龙彩凤一样具备了神圣色彩的神兽。
展开全文
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人们甚至传说孔子就是麒麟所送。
帝王兴衰也常常麒麟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麒麟在我国已经灭绝了。人们所能看得到的,只有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雕塑。人们所谈论的,也只有神话故事中的麒麟。
封神榜中的黄天化,手舞两柄铜锤,背负清虚道德真君的镇山之宝“莫邪宝剑”,囊中藏法宝:火龙标、攒心钉,坐骑就是一头玉麒麟!
麒麟再次出现在中原大地,是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这一年,郑和带回了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头来自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Malindi)的名叫“基林”(索马里语Giri) 的神兽。
九月二十日,明成祖在南京奉天门亲自接受了这头前所未见的神兽。
官员和
百姓争
也相围观。
大家看到这神兽,脑海里立刻和传说中的麒麟对上号了,而且,“基林”的发音也与麒麟的发音相同。
没有错,它就是麒麟!
一时间,举国欢庆。
明成祖命令翰林院修撰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
沈度颂诗称:“臣民集观,欣喜倍
万。”
又盛赞麒麟:“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
明成祖龙颜大悦,下令宫廷画师画下进献
麒麟场景,并将《瑞应麒麟颂》抄在图卷上。
《瑞应麒麟图》受到了世人的追捧,从明到清、再到民国,留下多个摹本。
现在的《瑞应麒麟图》原版真品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明人画麒麟沈度颂》画轴。
无论是通过摹本还是真品,我们可以看得真真切切那头麒麟的影像,其实,它就是来自非洲的长颈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