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Connor binance交易所 2022-11-07 183 0

对于许多国内观众而言,了解BLACKPINK组合或许是从LISA成为《青春有你2》导师才开始的。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而最新消息是,BLACKPINK单曲《HowYouLikeThat》MV以8240万的数据打破Youtube24小时内最高播放数纪录。刚刚喜欢上的小姐姐居然是全球偶像,这就多少有些颠覆了。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在当下流行音乐版图中,北美音乐依然被视为主流的核心区域。而K-POP在这里的表现,或可作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认知度的某种观察角度。

衡量北美地区音乐热度的榜单,包括传统的Billboard公告牌,以及近年来音乐流媒体Spotify和iTunes的热度榜;而YouTube的MV播放量则可视为音乐热度的某种转化。不可否认的是,K-POP的YouTube表现与较强的视觉属性直接挂钩,这也让其始终受到数据虚高的质疑,但这种论调,多少忽略了其他榜单上K-POP的表现。

其热度至少说明,继续认为K-POP是以韩团的外形和身体、而非音乐本身博出位已经不合时宜。BLACKPINK破纪录的当下,或可作为重新观察K-POP的契机。

展开全文

从单一音源到文化类型认知

K-POP数据虚高or热度实红?

2009年,《Nobody》杀入Billboard公告牌排行榜,位列第76位。

在此之前,韩国流行音乐已经多次尝试进入北美市场。JYP创始人朴振英就是其中的代表,歌手出身的他曾在2007年宣布进军北美却在半年后黯然回归。进入北美市场成为他的某种执念。正因如此,凭借《Nobody》在泛东亚地区进入全盛期的Wondergirls组合,在朴振英的主持下开启了北美攻略。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但将《Nobody》进入Billboard视为K-POP在北美的里程碑事件或许并不确切,无论是彼时的市场反馈还是巡演数据,都不足以说明北美对这种被认为是“弱化版北美流行乐”的认可,其后的《WannaBe》也未能重复《Nobody》的“奇迹”。

造成的直接后果或许有二:一是已经成为东亚“顶流”的Wondergirls因进军北美,本土人气快速流失,开启的女团时代反而成就了“女帝”少女时代,JYP娱乐再度失去和SM娱乐竞争的先机;二是JYP对其北美战绩的过度宣传,为此后的K-POP出海留下了因数据虚高被质疑的阴影。

而在2012年,《江南style》的横空出世成为又一个关键节点。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或可认为,从《Nobody》到鸟叔,是K-POP在北美的认知从单一音源到歌手的跃迁,而接下来,防弹少年团(BTS)和粉墨(BLACKPINK,BP)作为组合在北美扩大影响,已经表现出主流音乐对K-POP文化的某种接纳。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2015年,BTS第四张迷你专辑《花样年华pt.2》入围公告牌世界专辑榜,专辑主打歌《Run》还登上全球最佳数字歌曲榜首位。2016年,防弹少年团登上Billboard“世界艺人专辑榜”第5位。2017年,迷你专辑《LOVEYOURSELF承'Her'》连续4周登上美国Billboard单曲榜HOT100,并登顶美国公告牌Billboard专辑排行榜冠军。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相比而言,BP在2016年成团后的北美开端或许并不完美,首支单曲不温不火,但次年在科切拉音乐节上的表现,让她们快速成为流行文化的宠儿。2018推出的单曲《Ddu-du-ddu-du》拿下美国金唱片认证,2019年单曲《KillThisLove》创下Spotify的播放3.12亿次、YouTube上的观看超过8.24亿次的数据。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BLACKPINK参加詹姆斯·柯登的《TheLateLateShow》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这一次,不是数据虚高的“狼来了”。

“韩流”的北美野望:

市场、文化、内容生态

韩国音乐人从未停止过对北美的野望。

一方面,是对于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按照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2019年的最新数据,韩国市场在全球排在第六位,相比2015年的全球第14位快速提高。但如果细看数据会发现,在各国的市场配比中,北美市场收入达到111亿美元,占总份额几乎一半,“主流市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商业层面。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韩国本土市场的狭小,是长期以来韩国文化积极寻求出口的主要原因。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包括“归国四子”的EXO组合

但2012年和2016年,日本和中国先后出台了对韩国娱乐的限制发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娱乐行业开始加速原本的北美攻略。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其次是韩团迭代在市场开发上的战略倾斜。韩国从90年代H.O.T.、S.ES.、Fin.K.L等一代团,到Bigbang、SuperJunior、少女时代、KARA等二代团,再到BTS、GOT7、BP、TWICE等三代团的发展策略做一梳理,会发现其市场视野是从本土开发、东亚市场到全球化的稳扎稳打。

最直观的例子是,相比2015年出道的BTS,BP甚至没有经历在本土成为“顶流”再进军海外的过程,而是韩国国内和北美市场同步开拓,进而以海外热度来反哺国内,进入“K-POP脱领地化”的新时代,即以YouTube为代表的跨国流媒体平台为主轴,谋求在国内外同步成长。这种战略,体现为脱离国界束缚的内容追求。

这就可以引申到从歌手、团体到内容的全面进化。如果对比《Nobody》和BP的音乐,会发现两者在风格上的巨大改变,从以往的甜美、小清新,渐渐具有了力量感、大配器的欧美音乐气质。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改变一方面得益于K-POP本身的进阶,YG娱乐能在21世纪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贤硕引入了嘻哈音乐,并打造了包括PSY和BIGBANG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人,进而深度影响K-POP的音乐基因;另一方面,韩团进军欧美的音乐也有定制色彩,比如YG娱乐内部作家兼制作人TeddyPark为BP打造的音乐,就很突出女孩们浑厚音色和强悍气质。

而这种靠拢并不以牺牲本土色彩为代价。韩团高中毒性的副歌、整齐的枪舞以及高度视觉化的音乐录影带,依然带有迥异于北美音乐作品的特质。成员集中为95后的三代团,将这种差别进一步扩大,和如同流水线产品的前辈相比,他们更具有个体特点。

或许继电影行业之后,音乐行业也需要从韩国同行那里寻求一些经验养分。

透过单一的音乐和电影等艺术载体,可以看到韩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主流文化市场的不断成长和自洽。北美市场的表现,固然并不能和文化价值本身划等号,我们也无需将是否被主流接纳看作某种标准,但在“文化出海”、建立文化自信和交流的大背景下,韩国在文化内容领域的发展策略,显然有其借鉴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