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专家论坛 | 从RESONANCE系列研究谈临床研究助手作用及能力培养
点击上方“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可以订阅哦!
王鑫鑫教授
【引用本文】王鑫鑫. 从RESONANCE系列研究谈临床研究助手作用及能力培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4):391-393.
从RESONANCE系列研究谈临床研究助手
作用及能力培养
王鑫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4):391-393
摘要
临床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临床研究助手对于研究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临床研究助手既是参与者和设计者,又是执行者和推动者,还是协调者和组织者,其应该是最了解所参与临床研究的人,也是需要承担团队最大量工作的人。在开展临床研究过程中,助手应找准定位,遇事要多请示、多报告,按照主要研究者的要求认真执行,保证质量,避免各种操作失误造成的研究质量下降。同时,临床研究助手还需要更多的热情与力量,更多的学习与思考,更多的努力与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毅力。要充分相信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临床研究工作中相与有成,大有所为。
E-mail:301wxx@sina.com
注:王鑫鑫为“中国普通外科青年学者攀登计划”成员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医生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治病救人,科学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职责。科研作为提高医学中心和临床医生实力及能力的重要通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临床医生的评价也形成了含有临床科研要求的体系。医疗与科研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已然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笔者所在团队围绕胃癌的治疗方面开展了多项大规模、高质量的国际、国内临床研究,RESONANCE研究即是其中的代表项目之一,是围绕进展期胃癌病人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的系列研究。笔者作为临床研究助手参与其中,协助主要研究者(PI)和团队开展系列研究,负责研究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各方面具体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在做RESONANCE系列研究助手工作中的体会,浅谈临床研究助手的定位和能力培养。
展开全文
1 RESONANCE系列研究简介
进展期胃癌病人以根治性手术为治愈手段,但病人的预后始终不尽如人意。从2007年MAGIC研究(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协作研究)首次得出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进展期胃癌病人的术后生存,到后期FLOT4研究阳性结果的公布,新辅助化疗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2]。而同时期亚洲关于胃癌化疗的研究则更多关注术后辅助治疗,并形成了相对标准的“手术+术后化疗”的治疗模式[3-4]。对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亚洲人群,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模式和术后辅助化疗模式究竟孰优孰劣成为了胃癌围手术期化疗领域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笔者团队采用SOX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病人实施新辅助化疗,结果显示,SOX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在此背景下,RESONANCE研究设计逐步成型。
RESONANCE研究纳入进展期(Ⅱ、Ⅲ期)胃腺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人,随机分为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辅助化疗组病人行根治性手术后接受8个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新辅助化疗组病人先接受2~4个周期术前化疗,然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再接受4~6个周期的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总计8个周期。比较两组病人在生存、R0切除、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RESONANCE研究于2012年9月正式启动病人入组,2019年7月入组完成,共纳入772例病人。早期结果显示,S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安全可靠,可产生良好的反应和效果,且R0切除率显著提高。这项研究的阶段性结果曾在2017、2018、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及2019年日本胃癌学会(JGCA)年会上进行展示;2020年作为国内相关领域唯一入选的口头报告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进行了汇报。
2019年,基于RESONANCE研究优良的早期结果,结合新辅助化疗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RESONANCE系列的第2项研究RESONANCE-Ⅱ研究逐步设计成熟并正式启动。这项研究聚焦亟待解答的新辅助化疗时长问题,比较3个周期和6个周期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在病理完全缓解(pCR)率、R0切除率、生存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新辅助化疗时长及全程新辅助模式在胃癌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这项研究预计纳入524例病人,目前正处于入组阶段。2021年,RESONANCE系列研究继续关注胃癌新辅助治疗,又初步设计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RESONANCE-Ⅲ研究。RESONANCE研究在PI陈凛教授的带领和各参研中心的支持下逐步成系列、成体系,有望为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带来实践性改变。
RESONANCE研究回答新辅助化疗是否优于辅助化疗的问题,RESONANCE-Ⅱ研究回答新辅助化疗最佳时长的问题,RESONANCE Ⅲ研究回答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问题。这种研究系列和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研究背景上,系列内的各项研究可以互相作为依据和支撑;在研究目的上,系列研究能够将同一主题下的各种细节问题依次予以解答;在研究管理上,系列研究由同一团队在同一领域下进行,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更容易持续平稳地推进临床研究的进程;在影响力方面,系列研究能够获得极高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作为单位和科室的名牌,从而进一步促进后续团队的壮大和研究的实施。
进展期胃癌病人以根治性手术为治愈手段,但病人的预后始终不尽如人意。从2007年MAGIC研究(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协作研究)首次得出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进展期胃癌病人的术后生存,到后期FLOT4研究阳性结果的公布,新辅助化疗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2]。而同时期亚洲关于胃癌化疗的研究则更多关注术后辅助治疗,并形成了相对标准的“手术+术后化疗”的治疗模式[3-4]。对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亚洲人群,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模式和术后辅助化疗模式究竟孰优孰劣成为了胃癌围手术期化疗领域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笔者团队采用SOX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病人实施新辅助化疗,结果显示,SOX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在此背景下,RESONANCE研究设计逐步成型。
RESONANCE研究纳入进展期(Ⅱ、Ⅲ期)胃腺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人,随机分为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辅助化疗组病人行根治性手术后接受8个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新辅助化疗组病人先接受2~4个周期术前化疗,然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再接受4~6个周期的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总计8个周期。比较两组病人在生存、R0切除、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RESONANCE研究于2012年9月正式启动病人入组,2019年7月入组完成,共纳入772例病人。早期结果显示,S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安全可靠,可产生良好的反应和效果,且R0切除率显著提高。这项研究的阶段性结果曾在2017、2018、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及2019年日本胃癌学会(JGCA)年会上进行展示;2020年作为国内相关领域唯一入选的口头报告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进行了汇报。
2019年,基于RESONANCE研究优良的早期结果,结合新辅助化疗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RESONANCE系列的第2项研究RESONANCE-Ⅱ研究逐步设计成熟并正式启动。这项研究聚焦亟待解答的新辅助化疗时长问题,比较3个周期和6个周期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在病理完全缓解(pCR)率、R0切除率、生存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新辅助化疗时长及全程新辅助模式在胃癌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这项研究预计纳入524例病人,目前正处于入组阶段。2021年,RESONANCE系列研究继续关注胃癌新辅助治疗,又初步设计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RESONANCE-Ⅲ研究。RESONANCE研究在PI陈凛教授的带领和各参研中心的支持下逐步成系列、成体系,有望为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带来实践性改变。
RESONANCE研究回答新辅助化疗是否优于辅助化疗的问题,RESONANCE-Ⅱ研究回答新辅助化疗最佳时长的问题,RESONANCE Ⅲ研究回答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问题。这种研究系列和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研究背景上,系列内的各项研究可以互相作为依据和支撑;在研究目的上,系列研究能够将同一主题下的各种细节问题依次予以解答;在研究管理上,系列研究由同一团队在同一领域下进行,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更容易持续平稳地推进临床研究的进程;在影响力方面,系列研究能够获得极高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作为单位和科室的名牌,从而进一步促进后续团队的壮大和研究的实施。
2 临床研究助手的定位和作用
一项好的临床研究,研究设计和发起者最为重要,但研究助手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需要自始至终参与研究。选题是临床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定调定向的关键一步。有了好点子,才能立好足;有了好方向,才能用好力;有了可行性,才能走好路。研究助手要协助研究发起者进行充分调研和征集信息,在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中寻找优秀的选题。结合目标人群的特质和领域内研究的现状,通过研究结果来回答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牢牢抓住本单位和个人的优势,进一步在熟悉的领域中寻找突破点,关注争论点,补充和丰富既有观点,抓住关键现象。笔者所在团队多年致力于新辅助化疗研究,RESONANCE系列研究就是以胃癌新辅助化疗作这一热点问题作为立足点,选择在亚洲人群中具有良好疗效的SOX方案,依托于笔者单位和各参研中心的临床工作基础,逐步开展至今。而笔者作为团队的一员,在RESONANCE研究的设计初期就参与其中,始终作为研究助手参与整个系列研究。
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临床研究更是如此。因此,强强联合是一项好的临床研究的“推进器”。具体而言,强强联合是指深度协作,积极寻求多中心、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和形成长期、稳定的团队合作,在合作中互有联系,互相支持,积极配合,适当竞争,避免对立,良性发展。RESONANCE系列研究作为一项多中心研究,受到了来自各学术组织和参研中心的支持。目前,共有19家中心参与了RESONANCE研究,30家中心参与了RESONANCE-Ⅱ研究。这些研究中心的规模和积极参与保证了受试者入组的进度和研究干预的准确实施,从而最终提供高可信度的数据,获得高质量的研究结果。
研究助手须熟悉研究的每一个细节,从某种角度上看,研究助手应该是最懂该项研究的人。PI对整个研究负责,而研究助手要对PI负责,PI决定着临床研究的高度和站位,也是临床研究最终能够实现的先决条件。尽管临床研究助手在团队中的定位是辅助PI的工作,但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为小角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助手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核心”。如果对临床研究助手的角色进行定义,那么其既是参与者和设计者,又是执行者和推动者,还是协调者和组织者,甚至包括PI在内的全部团队成员中,助手才是最了解临床研究的人,也是需要承担团队最大量工作的人。因此,助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SONACE研究中,笔者作为研究助手参与研究的设计、启动、推广,实施过程中,协调各参研单位、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科研主管部门以及病人等各方面内容。临床研究助手需要协助PI处理好各参研单位、临床监察、资助等各方的关系。这就要求临床研究助手既要有极高的情商和沟通能力,又要有相当规模的“科研社交”。当然,助手更要坚守原则,在涉及文章署名、奖项申报等利益分配时要确保公平。当临床研究遇到困难时,助手仍要发挥核心作用,努力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从而解决困难。具体而言,助手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同事、朋友、临床协调和监察、供应商、赞助商、病人都可能成为力量之源,以此为临床研究扫清障碍。
系列临床研究是一场持久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更加注重研究的可行性,力所能及才能笃行致远。长久坚持下去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经费支持,没有经费的研究终究无法成长为一棵长青树。因此,要充分获取和合理利用各类经费来源,做好规划,将“短平快”与“长深久”结合,以尽量低的代价获得尽量高的收益,保证系列研究的持续产出,为后续课题和经费的申请提供便利条件。作为研究助手,要协助PI寻求各方面的资源,保证研究的稳定向前发展。
一项好的临床研究,研究设计和发起者最为重要,但研究助手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需要自始至终参与研究。选题是临床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定调定向的关键一步。有了好点子,才能立好足;有了好方向,才能用好力;有了可行性,才能走好路。研究助手要协助研究发起者进行充分调研和征集信息,在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中寻找优秀的选题。结合目标人群的特质和领域内研究的现状,通过研究结果来回答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牢牢抓住本单位和个人的优势,进一步在熟悉的领域中寻找突破点,关注争论点,补充和丰富既有观点,抓住关键现象。笔者所在团队多年致力于新辅助化疗研究,RESONANCE系列研究就是以胃癌新辅助化疗作这一热点问题作为立足点,选择在亚洲人群中具有良好疗效的SOX方案,依托于笔者单位和各参研中心的临床工作基础,逐步开展至今。而笔者作为团队的一员,在RESONANCE研究的设计初期就参与其中,始终作为研究助手参与整个系列研究。
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临床研究更是如此。因此,强强联合是一项好的临床研究的“推进器”。具体而言,强强联合是指深度协作,积极寻求多中心、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和形成长期、稳定的团队合作,在合作中互有联系,互相支持,积极配合,适当竞争,避免对立,良性发展。RESONANCE系列研究作为一项多中心研究,受到了来自各学术组织和参研中心的支持。目前,共有19家中心参与了RESONANCE研究,30家中心参与了RESONANCE-Ⅱ研究。这些研究中心的规模和积极参与保证了受试者入组的进度和研究干预的准确实施,从而最终提供高可信度的数据,获得高质量的研究结果。
研究助手须熟悉研究的每一个细节,从某种角度上看,研究助手应该是最懂该项研究的人。PI对整个研究负责,而研究助手要对PI负责,PI决定着临床研究的高度和站位,也是临床研究最终能够实现的先决条件。尽管临床研究助手在团队中的定位是辅助PI的工作,但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为小角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助手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核心”。如果对临床研究助手的角色进行定义,那么其既是参与者和设计者,又是执行者和推动者,还是协调者和组织者,甚至包括PI在内的全部团队成员中,助手才是最了解临床研究的人,也是需要承担团队最大量工作的人。因此,助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SONACE研究中,笔者作为研究助手参与研究的设计、启动、推广,实施过程中,协调各参研单位、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科研主管部门以及病人等各方面内容。临床研究助手需要协助PI处理好各参研单位、临床监察、资助等各方的关系。这就要求临床研究助手既要有极高的情商和沟通能力,又要有相当规模的“科研社交”。当然,助手更要坚守原则,在涉及文章署名、奖项申报等利益分配时要确保公平。当临床研究遇到困难时,助手仍要发挥核心作用,努力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从而解决困难。具体而言,助手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同事、朋友、临床协调和监察、供应商、赞助商、病人都可能成为力量之源,以此为临床研究扫清障碍。
系列临床研究是一场持久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更加注重研究的可行性,力所能及才能笃行致远。长久坚持下去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经费支持,没有经费的研究终究无法成长为一棵长青树。因此,要充分获取和合理利用各类经费来源,做好规划,将“短平快”与“长深久”结合,以尽量低的代价获得尽量高的收益,保证系列研究的持续产出,为后续课题和经费的申请提供便利条件。作为研究助手,要协助PI寻求各方面的资源,保证研究的稳定向前发展。
3 临床研究助手的能力培养
做一名合格的临床研究助手,首先需要充满热情。热情是热爱的外在,不忘救死扶伤的热爱和初心才能保持对临床研究持续的热情,这也是PI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助手通常需要承担团队内大量的具体工作,如果没有热情的支撑,那么研究将是一列没有动力的火车,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笔者参与了RESONANCE研究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没有过懈怠,饱满的热情也是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动力。
虽然临床研究助手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也要正确理解这种重要性。助手毕竟不是PI,如果只靠助手而没有PI的力量,临床研究几乎无法开展。因此,助手要找准定位,不能越俎代庖,遇事要多请示、多报告,按照PI的要求认真执行,保证质量,避免各种操作失误造成的研究质量下降。
临床研究助手并非是单纯靠一腔热血的理想人物,而是能够获得与付出相对等收获的实干角色。笔者在参与RESONANCE研究中有几点认识:首先,通过科研助手工作,临床科研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巩固。更成熟的思维使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更加游刃有余,能够将自己的力量多用在关键处和正确处。其次,在实施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助手也掌握了临床研究的全程策略,探及了领域的最前沿,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这也就为自己未来做PI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RESONANCE研究助手的历练,笔者目前已作为PI承担了多个单中心和多中心研究项目[5]。再次,助手参与临床研究能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获得学术领域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团队也将对其投入更多的重视和认可。此外,在临床研究的学术交流中,助手有机会作为“直接交流者”,聆听学界权威的指导,获得同行的认可;也能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研究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以临床研究为名牌还能结识到学术界的新伙伴,以进一步探索合作可能,在获得他人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他人的力量,促进专业领域整体的提升和发展。这是一种正反馈的机制,通过助手的努力付出,获得许多收获,这些收获又能够促进助手的发展和成长,大有裨益。笔者通过参与RESONANCE系列研究十余年的历练,目前已竞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胃部外科行政副主任,能力提升得到认可的同时,在管理岗位上将更好的为临床研究多付出。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更高,不做科研的临床医生将丧失很大的竞争力。对于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社会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更是临床医生进步的自我要求。随着医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站上临床医学的舞台,一方面说明未来的临床研究将更加以年轻学者作为主力军和生力军,另一方面也提示,要重视年轻医生开展和参与临床研究的经历,将相关的培训合理纳入到年轻医生的培养和考核体系中,从根源上为年轻医生种下一颗科研的种子。在未来,临床工作可能与科研会有更加深厚的连结,科研思维甚至将会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临床研究助手需要更多的热情与力量,更多的学习与思考,更多的努力与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毅力,要时刻充分相信自己,也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临床研究工作中相与有成,大有所为。
做一名合格的临床研究助手,首先需要充满热情。热情是热爱的外在,不忘救死扶伤的热爱和初心才能保持对临床研究持续的热情,这也是PI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助手通常需要承担团队内大量的具体工作,如果没有热情的支撑,那么研究将是一列没有动力的火车,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笔者参与了RESONANCE研究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没有过懈怠,饱满的热情也是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动力。
虽然临床研究助手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也要正确理解这种重要性。助手毕竟不是PI,如果只靠助手而没有PI的力量,临床研究几乎无法开展。因此,助手要找准定位,不能越俎代庖,遇事要多请示、多报告,按照PI的要求认真执行,保证质量,避免各种操作失误造成的研究质量下降。
临床研究助手并非是单纯靠一腔热血的理想人物,而是能够获得与付出相对等收获的实干角色。笔者在参与RESONANCE研究中有几点认识:首先,通过科研助手工作,临床科研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巩固。更成熟的思维使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更加游刃有余,能够将自己的力量多用在关键处和正确处。其次,在实施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助手也掌握了临床研究的全程策略,探及了领域的最前沿,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这也就为自己未来做PI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RESONANCE研究助手的历练,笔者目前已作为PI承担了多个单中心和多中心研究项目[5]。再次,助手参与临床研究能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获得学术领域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团队也将对其投入更多的重视和认可。此外,在临床研究的学术交流中,助手有机会作为“直接交流者”,聆听学界权威的指导,获得同行的认可;也能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研究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以临床研究为名牌还能结识到学术界的新伙伴,以进一步探索合作可能,在获得他人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他人的力量,促进专业领域整体的提升和发展。这是一种正反馈的机制,通过助手的努力付出,获得许多收获,这些收获又能够促进助手的发展和成长,大有裨益。笔者通过参与RESONANCE系列研究十余年的历练,目前已竞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胃部外科行政副主任,能力提升得到认可的同时,在管理岗位上将更好的为临床研究多付出。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更高,不做科研的临床医生将丧失很大的竞争力。对于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社会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更是临床医生进步的自我要求。随着医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站上临床医学的舞台,一方面说明未来的临床研究将更加以年轻学者作为主力军和生力军,另一方面也提示,要重视年轻医生开展和参与临床研究的经历,将相关的培训合理纳入到年轻医生的培养和考核体系中,从根源上为年轻医生种下一颗科研的种子。在未来,临床工作可能与科研会有更加深厚的连结,科研思维甚至将会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临床研究助手需要更多的热情与力量,更多的学习与思考,更多的努力与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毅力,要时刻充分相信自己,也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临床研究工作中相与有成,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在框内滑动手指即可浏览)
[1] Cunningham D,Allum WH,Stenning SP,et al.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resectable gastroesophageal cancer [J]. N Engl J Med,2006,355(1):11-20.
[2] Ychou M,Boige V,Pignon JP,et al.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surgery alone for resectable gastr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an FNCLCC and FFCD multicenter phase Ⅲ trial [J]. J Clin Oncol,2011,29(13):1715-1721.
[4] Noh SH,Park SR,Yang HK,et al. Adjuvant capecitabine plus oxaliplatin for gastric cancer after D2 gastrectomy (CLASSIC):5-year follow-up of an open-label,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J]. Lancet Oncol,2014,15(12):1389-1396.
[5] 邱兆岩,樊伟华,鲁意迅,等.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可行性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9):955-958.
(2022-03-11收稿)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