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多点开花”
编辑/谷苗苗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不断。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最新版本显示,该行新增数字人民币购买理财功能:在试点地区推出理财服务专区,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
数字人民币落地和应用在近一段时间迎来加速期,特别是在金融应用场景,实现了多个“首例”,比如首笔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落地、全国首张数字人民币车险保单诞生等。
理财放贷消费者更便利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APP端上线数字人民币理财服务功能,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用户在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可以通过APP内“数字人民币”端口进入钱包,在钱包内的“生活”专区,可看到信用卡还款、子钱包、红包、智慧食堂、礼品纪念品、智能合约、硬件钱包等功能服务。但其中信用卡还款等部分功能暂未开通。在定制服务方面,建行则上线了数字人民币理财服务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建行仅支持账户指定的“一类钱包”购买数字人民币理财,用户需要先将在建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升级为“一类钱包”方可购买。
目前,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分四类,其中一类钱包,需现场核验申请人身份信息,需验证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号及本人境内银行账户信息;可绑定本人境内银行账户,支持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内数字人民币与绑定账户存款的互转;实名程度最高。二类、三类、四类钱包则可远程开立。
据了解,除了购买理财产品外,近日首笔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也已发出,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上的首创性突破。与此同时,全国首张数字人民币车险保单正式诞生。
支付行业分析师称,这是一个针对C端用户的更加高频的应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普及都有正向价值。对于用户而言,等于是增加了支付渠道和方式,消费者能更方便地使用数字人民币。当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尝试各种应用场景,布局数字人民币服务生态圈。为了在零售端进行推广应用,工行、建行、农行等还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余额智能管理功能,可将钱包中的零钱自动转存、支持信用卡还款。
重振经济多领域可推广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不断。尽管仍有地区限制,但这并不妨碍数字人民币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体验热潮。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16日,华为应用市场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下载量已从今年1月上线首日的“不足万次”猛增至“4084万次”。
有专家指出,从目前情况看,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线下场景与线上场景交融;二是,零售场景与对公场景互相促进,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成零售支付,主要满足用户吃喝住行等小额支付,但在对公支付方面,目前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三是,国内产品为主,国际场合的使用也在拓展。
中泰证券也指出,近期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工作稳步推进,招标项目数量和预算齐升。在全国范围内,融资租赁、农业碳汇交易、缴纳关税、普惠贷款等多个场景首次落地,多个省份和地区也在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场景拓延。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的数字人民币消费券也在持续发放中,继续助力拓宽数字人民币的使用群体。预计数字人民币行业将会持续获得利好。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已超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特别是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或红包,已成各地刺激消费、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仍待进一步打开和挖掘,例如企业贸易、跨境支付、物流等领域。
试点阶段警惕诈骗风险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稳步推进,相关风险已引起金融管理部门关注。6月20日,央行公布了四种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新型诈骗手段,包括假流调、假活动、假公安、假网站。央行表示,不法分子设计虚假交易网站并伪造“利好行情”以骗取资金,被骗人充值后永远无法提现。真正的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不存在交易炒作空间。
对此,央行提示,公众可拒绝任何个人、机构、组织索取数字人民币APP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的要求,谨防不法分子冒充政府机关和银行、电商平台等机构人员骗取个人信息。
此外,任何单位或机构(如公检法、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不会直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要求您向指定数字钱包、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进行转账汇款,请勿相信此类要求。
还需注意的是,数字钱包的名称由用户自行设置,不一定代表对方真实身份,请勿仅依据钱包名称判定对方身份。
评论